“AI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治理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华体会手机登录副会长李孝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孝轩告诉记者,我国AI大模型专利申请量已占全球40%,相关法规标准制定进度还需加快。面对挑战,李孝轩建议,在顶层设计层面,将AI治理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技术﹢制度”双轮驱动机制。“我们需要开发新一代智能审查算法,建立虚假信息应急响应机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构筑AI虚假信息‘防火墙’。”
法治建设方面,李孝轩建议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进程。“要像当年制定网络安全法那样,构建起AI治理的‘四梁八柱’。”他建议同步推进技术标准制定,细化生物特征信息保护条款,填补现有法律在AI克隆技术等新兴领域的空白。
针对违法犯罪行为,李孝轩提出“全链条打击”理念:“从非法数据采集、虚假账号运营到违法信息传播,必须形成闭环监管。建议建立AI犯罪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斩断黑色产业链。”
谈及治理能力提升,李孝轩着重强调人才培养:“建议在政法类院校开设AI侦查专业方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构建“政企社”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反AI诈骗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
“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必须同频共振。只有筑牢安全防线,才能让AI技术真正造福人民。”李孝轩说。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