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师资源平台 打破公办民办界限

时间:2014年09月28日 来源: 浏览:2249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日前深圳下发《深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圳将建立校长教师制度化、常态化交流机制,校长、教师帮扶交流经历将与晋升、职级评定等挂钩,而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8年的校长,原则上都要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学校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要在3%以上。
  该指导意见旨在促进深圳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中小学校际间师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市民网友对此意见褒贬不一,有人持支持态度,认为意见有利于教育经验交流,打破名校弱校格局,同时避免校长坐山为王。与此同时质疑声音也存在,一是校长教师层面认为教育需要沉淀,以行政命令强迫推行效果不佳;二是家长学生层面,认为教师的交流会影响师生沟通;而且不少市民担心形式主义,最终变成名校与名校、弱校与弱校的交流。
  究竟该如何才能促进深圳乃至更大范围的教育均衡发展,此中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需要更多细节上的考虑。教育公平不能一蹴而就,如何逐步推进,确保校长教师主动参与交流教学而非强迫推行?又该如何避免政策流于形式?以上是本期市民论坛的话题内容。
  看好交流轮岗,唯一担心是落实
  刘丽华:最近,深圳教育局出台的《深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引起了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热议,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深圳家长最大的愿望。袁委员您怎么看?
  袁浩:这次老师、校长的交流,从表面看很多人认为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我认为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综合改革要求,包括标准化学校建设、对民办学校的扶持、用市场经济来调配资源的配置等,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局在校长、教师轮岗方面只是做了一个前期的改革探索,后续可能还有一些配套措施。
  刘丽华:您还是很看好这个交流?
  袁浩:我看好这个交流,但也有一些担心。第一,政策是不是流于形式;第二,交流会不会仅仅是弱校和弱校、强校和强校的交流;第三,特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在财政、人才等的配置不平衡;第四,对民办学校的扶持配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政府兜底,让民办学校去配置优质的生源,对社会发育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刘丽华:您现在有四个担忧。我们再听听其他几位的看法。
  徐灵:我觉得现在的主要矛盾大概就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我自己是民办学校的,我是1993年来到深圳,从普通的乡镇学校到现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学校。我觉得从校长的水平和教师的水平来看并不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但公办学校经过二十多年国家层面的政策,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是上等级的了。市民在选学校的时候还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有到名校才是最好的,但实际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配置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差别。
  王晓坚: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听到这个新闻时就想起三四年前市教育局有个百校扶百校的行动,当时定的一些措施、要求、细则比这次文件颁布的要细得多、实得多,例如对口方面,哪个区到哪个区、哪个校到哪个校都制定下来,我们实实在在做了,做下来发现挺好的。但是后来我感觉有点不了了之。这次交流要求有点像是把百校扶百校的要求推向全面,如果这个事情做下去,我认为是为深圳的教育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唯一的担心是怎么落实?现在感觉还兴奋不起来。
  郭虹:我是一个家长,我孩子在上小学,是在公办学校,但是身边一些家长的孩子是在民办学校。对这个新闻,我们家长是蛮欣慰的,觉得好的教师、校长可以轮岗的话,会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师资能力作为交流,这样受益更多的是孩子们,所以希望这是一个真正的交流。但是有的家长也觉得有利有弊,就怕轮岗的时间限制,那么短的时间,老师还没有了解新的环境,马上又要轮到下一个地方去了,可能一些好的点子发挥不出来。
  刘丽华:肖俊教授是公共管理方向的专家。有网友说“我小孩上不了实验小学,实验小学都是非贵即富的孩子”,他特别指望这个《意见》能带来教育均衡,您从公共政策制度方面怎么看?
  肖俊:我刚才看了些材料,觉得这个政策主要还是在教育公平这个层面上铺开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办、民办各个学校之间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让教师和校长不会一个萝卜一个坑。从未来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来讲,本意是让人力资源能够更加流动起来,不仅是本市的,还可以跟全国其他地方的教师进行交流。现在做的我认为仅仅是一个起步,对教育公平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果我是怀疑的,因为这个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应试教育的问题。
  指导意见有前瞻性,但不赞成用行政手段干预
  刘丽华:这次交流轮岗,大部分老师是9月1日才到位,但是周逢雨老师4月份已经交流轮岗了。刚才在节目前,周老师说这次交流是“自由恋爱,互相选择”的,不是教育局的行政命令,请问您感觉怎么样?
  周逢雨:感觉挺好。我感觉到教育局是从教育的长远规划角度来做这件事情,很接地气,很有前瞻性,而且是很有操作性的一件事情。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感觉教育的春天来了,所以自告奋勇第一个报名。
  刘丽华:请问校长,周老师把第二中学的什么带到您学校了?
  周术群:深圳教育局上半年开展了全市28所直属高中和28所民办高中一对一结对子。现在学校间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育资源的共享。周老师在高中语文方面是很资深的,他来了以后,我们班子之间也已经有两三次的互访。
  刘丽华:从目前这几个月的实践看,您觉得下一步在全市推开的轮岗有没有可能更多是自愿,而不是行政命令?
  周逢雨:我作为当事人可能理解得深一点。我觉得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光是公办与民办之间,公办与公办之间也存在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这是很可怕的。流水不腐,双向流动之后我们就是活水了。例如我可以把二高的教学理念带到周校长那边交流,同时我去了之后发现民办学校也有很多亮点,在教学管理、教育方法上也有人才,这样交流一下很好。
  刘丽华:不是高对低,是平等的?
  周逢雨:对。这两者一结合就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平时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到省外甚至北京、上海去交流学习,暑假花很多钱去培训,反而对我们旁边的优秀学校、优秀老师视而不见。其实很多老师是愿意流动的,包括很多骨干老师、年轻老师都愿意交流。我从一线来的,感觉我们老师有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为什么不交流学习,要让学校之间变成死水呢?所以我就赞成教育局从这个点上突破。
  肖俊:我不太赞成用行政手段强力去干预学校的做法。民办学校的很多做法是很值得教育改革学习探索的,例如民办校长有很大的自治空间,可以自我管理内部的事,对教师的聘任有很大的决定权,不用教育局的人去管。
  王晓坚:我比较赞同肖教授的观点。这个事情好,因为是在向着教育公平努力,但是效果怎么样,很难说。第一,交流什么内容?现在特区内外甚至公办民办学校的师资情况差别不大,那么交流什么?可能是校园的文化、管理层面的制度,这个可能是优点。对于这样的交流,现在我们寄予了解决教育公平的目的,但我觉得交流和解决教育公平这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什么才有因果关系呢?解放学校的教育生产力和促进教育公平之间才有真正的因果关系。现在的学校是被绑着的,交流是很难推动的事情。我来之前特别看了2012年深圳市政府出台的一个关于深圳市教育的文件,里面提到关于在全市建立教师融通的大平台,但到现在两年过去了都没动。第二是教师交流,2014年的改革计划就提到这点。实际上我们各个地方老师的交流都特别困难,从历史传统上讲,我们中国人都恋家、恋根,你今天在这个单位,15年后要让你到另一个单位去,你不愿意去……现在我们福田区内都是这样。校长交流这个关好解决,就是行政调动,而且文件中关于校长交流的三点目前都已经做到了;反观教师交流,到今天还没有发生过出一个文件强制交流的情况。
  刘丽华:教师的交流对他个人的晋升有影响。我们采访了一些老师,他们说“我不评优,也不考虑晋升了”,没有动力了,这怎么办呢?
  王晓坚:还是体制、机制活力的问题,行政命令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深圳的教育在全国是挺不错的,为什么市民还要探讨公平的问题,说到底是对教育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最终还是要把学校的生产力解放。整个社会面临的状况已经不是改革开放30年之前的状况,大家对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不满意。这种小改小革,我担心文件出了以后过几天就没什么事了。
  淡化公办民办概念,搭建教师资源数据库
  刘丽华:这次我们采访了好多市民,他们表示特别担心,怕政策出来以后过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了。我们想了解下,家长有什么样的期望?
  郭虹:希望这个政策能够比较完美地落实到位。如果真的让做到好的学校和普通的学校能够交流,可能很多学位房的房价都可以回落了。家长对教育很重视,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读名校,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好的环境里成长,取得好成绩。
  刘丽华:文件里头对交流时间的规定比较短,交流规模比较小,您怎么看?
  郭虹:我就怕有一些老师没有责任心。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在这个地方就呆一年,我做完基本工作就好了。这样很多老师的特长就没有时间发挥了。
  刘丽华:教育是需要文化积淀的。王校长,请您来回应一下这位家长的问题。
  王晓坚:就今天这个话题,我个人觉得并不太具有谈的价值,文件既然出了就按文件去做吧,多多少少会有推动作用。现在教育事业还是政府主管,希望以后在政府层面上能把权放开来。我提三个建议:第一,淡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概念,两者都是学校,大家都是一样的,公办学校是以一千万办一所学校为标准,民办学校也一样,而且教师的工资也是一样。第二,把深圳市政府在2012年规划提出的全市教师大平台搭建起来,所有的教师都在这个平台里面,学校校长要选老师就在这个平台里面选,这样假如遇到像肖教授这么能干的人,几个校长都会来争,体现了教师的价值。第三,制定出一套学校质量的标准,然后扎扎实实研究怎么去评,评完之后像中国香港、像美国一样把结果放到网上去,在教育局网站上可以查到学校的各个指标,慢慢地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好学校,这才是对社会、家长的一个交代。
  刘丽华:有一个网友举例说,实验学校的学生和一般学校的学生生源不一样,即使老师和校长是一样的,教出来也会不一样,很难做到您刚才说的用一套质量标准来评价?
  王晓坚:首先要把这个教师资源平台先建成。深圳“起了个大早”,但这件事情现在还没做。
  肖俊:另外,能不能够做到校长的职业化,实现在全国、全市进行选聘?我觉得校长还要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选择符合他理念的老师,以此来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质量建设这一点,所有学校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校园文化是有个性的。
  刘丽华:刚才提到的教师平台,也有网友提出来,他问能不能在全市范围设置一个数据库,包含所有符合交流条件的老师,然后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哪怕自动抽取也好,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线条太粗了。
  袁浩:有一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交流轮岗这些都是行政部门马上要做的事情,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呢?不要说挑学校,小孩就近入学、入公办学校都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让民办学校快速地成长起来,让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徐灵:我觉得可以采取温州的做法,温州是允许公办学校的校长、老师自觉地到民办学校去任职,他可以保留原来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这样就有动力了,可以带动一些民办学校更好地发展。
  论坛传真
  今年9月1日,制度化的轮岗交流就要在深圳全面推广,我市力求3到4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理想是丰满的,然而现实中,能否真正破题、解决“择校”难?校长老师、家长孩子都还存有疑问。
  本期市民论坛邀请几位深圳公办、民办校长现身说法,嘉宾对轮岗交流的方向看好,但对文件相关规定持有不同看法,一方认为是双向平等交流,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方则认为以行政命令推动教师轮岗不妥,同时担心政策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如何才能促进资源均衡,保障教育公平?论坛嘉宾指出,在当前环境下应让民办学校快速成长起来,打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身份区别,而实行校长职业化、搭建教师资源数据库等是可探索的途径。
  现场关注
  民办公办学校 应均衡发展
  刘丽华:刚才听了大家的看法,感觉除了教育资源的硬件外,各个学校在软件这块,例如校长、老师水平似乎差不多,那为什么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市民心中相差那么多?差在哪里了?
  徐灵:深圳大批的民办学校出生时就先天不足,当时多是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书读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民办学校算是基本满足有书读的需求,有一部分民办学校水平甚至超越公办学校。
  刘丽华:民办学校也有名校。
  徐灵:但是一些基础一般的民办学校,老师往往羡慕公办学校条件,沙井街道去年一个民办学校有六位骨干老师被公办学校招过去了,民办学校的好老师都到公办学校去了。政府应该把民办学校打造成为优质的学校,这样才是根本。
  刘丽华:也就是说不一定要岗位交流,而应该在政策上对民办学校倾斜?
  徐灵:我觉得这个最重要。
  周术群:民办学校好的教师往公办学校流动,这两年通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这方面的突出问题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遏制了。我在深圳民办学校工作了16年,在前六七年的时候,公办学校招考,民办学校工作的老师没有资格考,所以一些民办的好老师宁愿到公办学校当个代课老师获取资格报考。现在政府对这一块放宽了,在民办学校工作也照样可以考公办学校。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有两个骨干老师打算去公办学校当代课老师,咨询意见的时候我跟他们一分析,就都不走了,留在民办学校一样有发展的平台,如果放在前几年估计就走了。所以说公办民办这个差距在慢慢缩小。
  刘丽华:跟您的期待相比,是不是还太慢了?
  周术群:那肯定是慢了一点。如果在教师的养老问题这块有更多扶持的话,我想民办学校留住好的老师不是问题,这样公办和民办学校的软实力也能均衡发展,平行行走。
  肖俊:民办学校的身份和公办学校是不对等的,这种轮岗交流解决不了大的问题。
  郭虹:交流时间也只有一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肖俊:制度上如何打破公办和民办的界限,就像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一样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在制度层面上打破界限,破除二元化结构,把民办学校办成真正的精英学校,而公办学校更多地侧重于大众化。
  徐灵:从广东来说,像东莞东华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深圳的学校要好。深圳的民办学校是全国最早出现的,但是现在全国最有名的民办学校,深圳几乎没有。
  网友帖摘
        这个政策总体是好的,扶助发展弱的学校对教育公平是有帮助的。重点是促进校长和教师的创业激情,重点还有优秀老师的开拓热情。
  ——相忘于江湖也
  感觉这政策是没办法推广的。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老师不一样,学生不一样。你能把深圳实验中学的经验推广到普通学校吗?如果要是能推广,各个学校都成了深圳实验中学,那可能吗?
  ——或曰在渊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公共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质资源已经固化了。有一天看媒体报道,光明新区民办学校老师流失非常严重,连大专毕业的都不愿意去那儿教孩子,没有好的老师谈什么教育质量呀?这下用制度规定了,死水会活起来,受益的还是孩子。
  ——贾正晶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