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社会办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建设研究—以温州为例
课题批准号:CANFG21185
研究领域:学校发展类
课题负责人:翁志奔,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主要成员:陈春勉、陈煦捷、林 玲、张飞胡、伍小花、张林丽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社会办“两园一体”托幼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一是各级政府对托育事业的重视,为“托幼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二是普遍存在的“托育难”的问题为“托幼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课题;三是 0-6 岁的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使得“托幼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四是社会办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出现资源富余的现象,使“托幼融合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2.社会办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建设内容:在明确“社会办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发展”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办“两园一体”体制(办学体制)构建、托幼融合“两园一体”环境建设、托幼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托幼融合发展型”师资培养、“家园共建”活动开展、“托幼融合”发展测评系统建设。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学习法:通过对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读,了解政策文件精神,从而为研究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学习,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田野调查法:通过对部分温州民办儿园办学现状的调研,分析民办幼儿园向下延伸举办托育园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3.调查问卷法:以温州市部分民办早教机构、民办幼儿园为调研基地,抽样调查 0-6 岁婴幼儿家长育儿现状以及对托育的意愿;以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为对象,调研开展师资队伍状况;依托温州市级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梳理温州市近五年新生儿人口数与出生率,了解人口发展趋势。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调查问卷,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大量、翔实的研究数据。
4.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经验并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托幼融合“两园一体”试点项目上,通过阶段性的实践,反复验证研究成果,及时修正、提升研究质量,从而形成比较成熟、具有推广意义的系统性的方案。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组2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开展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建设是完全可行的,特别是利用现有民办幼儿园富余的教育资源向下延伸开展托育服务,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可以依据市场化的原则,在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下,达到了既解决“托育难”的民生问题,又可以帮助民办幼儿园走出发展性的困难,更是有利于婴幼儿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策
1.重构顶层设计,改革基层体制。基于目前托育、幼教块状管理现状,必须要从顶层管理制度破冰开始,打破托育、幼教管理壁垒,理顺管理体制,构建1个机制顺畅、责任到位、效率高效的服务体系。基于目前托育、幼教的各自分割的实际运营现状,要实现办学体制自我创新即“两园一体”办学体制,创建一个权利与责任相对独立、但能通力合作、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分工协作的共生共存、融合发展型的办学体系。
2.规范改建环境,实现资源其享。“两园一体”环境建设包括对现有社会办(民办)幼儿园的场地、设施等改造,使之成为适合0-6岁儿童快乐、安全活动的环境。这种环境既要突出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具备各个年龄段能共同使用的共性特点。因此,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功能齐全、资源共享”,重点建设两个场所:一是根据有关部门对托育场所建设的规定,建成规范性托育场所;二是建设0-3岁与3-6岁儿童共用的公共区域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3.突出年龄特点,搭建融合型课程体系。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载体,遵循0-6岁儿童的发展轨迹,加强成长型、生活化核心课程建设,建成适合儿童阶梯性发展的保教课程。 以“系统+模块”的方式,在省编幼儿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向下延伸,连接早教课程,根据温州区域文化特色、自身资源优势、儿童学习逻辑,架构涵盖“五大领域”,包含“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六大模块的融合课程,各县、市(区) 幼儿园在课程体系框架下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与园所的特色,开展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保教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情感、品德发展及社会性、个性逐步产生与建立。
4、加强培育师资,培养融合型人才。托幼融合的关键是保教队伍的培育。基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养经验与教养专业知识缺乏的现状,培育一支兼具专业性与融合性的保教队伍迫在眉睫。首先,要以战略性眼光与相关高校或职业院校建立“育人共同体”,培养从事“托幼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完善师资准入制度,以“知识宽、技能强、品德好”的为标准选拨师资。 再次,推行岗位分级发展制度,打通托育服务与学前教育职业资格的通道、培育兼具“育婴师”与“幼师”资格的“双师型”人才。最后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更新知识理念、提升实践技能。
5.开展“家园共建”,共助儿童健康发展。托幼融合的强大支撑在于“家园共建”。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亲子课堂、亲子活动、家园共学、公益讲座、社会实践等共建活动,共助儿童健康、快乐发展。
6.加强监督管理,建设测评系统。以明确的指标帮助托幼融合“两园一体”试点园与示范园的建设,主要落在环境建设、队伍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入托幼儿数量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建设上。
三、研究成果与社会影响
(一)研究成果
本课程的研究成果主要为研究报告《社会办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建设研究一以温州为例》;论文《民办幼儿园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发展研究》、《温州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温州市托幼一体化实施方案》以及子课题《自然生长:0-6岁森林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托幼融合“两园一体”环境创设研究》、《“托幼融合”活动组织研究与实践》、《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师资培育研究》等等。
(二)成果影响
理论影响:论文《民办幼儿园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发展研究》以公开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教育科研》2022年第8期。
实践影响: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温州于2022建成15所托幼融合“两园一体”试点园,通过评测,15家试点园建设均达到相关标准与2023年转为示范园。在此基础上,温州民办教育究院开展了医育联盟活动,并于2022年7月授牌14家单位(含11家幼儿园)为首批“医育联盟”成员单位。在切实解决15家民办幼儿园发展性矛盾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这15家托幼融合示范园的保育理念、保育环境、保育内容与保育服务均具有竞争性的优势,因而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与政府部门的肯定。
四、研究改进与完善
本课题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完善。主要体现在托幼融合“家园共建”方面,没有足够的实践基础,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性的方案,特别是针对“托育到幼教衔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特色而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在“发展测评”系统建设上,虽然已形成了评估测评的方案,但评估指标不够细化,还存在着“大而泛”的缺陷。另外,由于时间、精力、财力、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线上“评估测评”模块尚未建成,因此,还没形成一个公开、公平、高效、准确的评估测评体系。
课题组后续将继续秉承“科研项目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在托幼融合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进一步运用到托幼融合实践中去,由此循环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更好地推进温州社会办托幼融合工作走深走实走好,为温州托幼融合发展的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并期待能为其他地区托幼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温州样本。
五、研究成果细目
(一)总报告
《社会办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建设研究—以温州为例》
(二)子报告
子报告1:温州市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建设实施方案(附件1);
子报告2:温州市社会办托育“两园一体”课程体系(附件2);
子报告3:温州市托幼融合“两园一体”试点园评比评估标准(附件3);
子报告4:托幼融合“两园一体”环境创设研究报告(附件4);
子报告5:自然生长:0-6 岁森林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报告(附件5);
子报告6: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家园共育策略研究(附件6);
子报告7:托幼融合“两园一体”活动组织研究与实践(附件7);
子报告8: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师资培育研究报告(附件8);
子报告9:温州市“医育联盟”实施方案(附件9)。
(三)发表论文
民办幼儿园托幼融合“两园一体”式发展研究(该文章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上海教育科研》2022 年第8 期)。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