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公报(七)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来源:秘书处 浏览:8017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课题名称:科教融合视野下学校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CANFZJ21008

研究领域:学校发展类

课题负责人:鲍海影、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

主要成员:王盈、李佳佳、马德志、郝万露、王宁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是一所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优质科技资源建立的学校,传承中科院精神,秉持科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将科学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全过程,将科学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我校积极开展科教融合理念下课程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在科教融合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梳理科教融合的课程学习资源,探索能与科教融合理念、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自洽、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学校课程融合策略,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及教学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基于课程融合的教与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以科教融合理念及课程融合策略为指导,探索学科间及学科内的课程融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有效的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学习与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研究方法

我校通过查找文献,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教融合视野下创新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同时运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视野下学校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并勇敢尝试,积极进行课堂实践。接着使用案例分析法,课题组成员重点对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典型经验,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最后运用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科教融合视野下学校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经验,提炼、升华成果,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提炼总结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我校充分利用、融合周边及院所科研资源、科技成果以及前沿课题不断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逐步搭建更科学、更高效的育人平台,推进课程融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实现更精致的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效益,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塑造更具创新能力,优秀思维品质的学生。

在“科教融合”的理念下,我校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办学实际,在改革科学课程体系、创新科学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科学+”课程体系。“科学+”课程体系是科教资源、科学元素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和形态。

学校定位“科学+”课程首先要基于国家课程内容,同时充分利用中科院及周边高校的科研文化底蕴与资源,融通学科知识与生活, 将课程内容主题化;融汇多元施教方式,使学习过程真实化;融贯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让学习方式多样化。学校打造系列深度拓展性“科学+”系列课程,并使之系统化为更有价值、更为科学的结构体,推进学校创新教学实践科教深度融合。

在“科学+”课程体系框架下,把适合学生了解学习的科学与技术创新内容,融入五育课程之中,积极探寻不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学科整合联结通路,以系统性、持续性的“科学+”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发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创新型人才。

三、研究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成果

在打造“科学+”系列课程中,我校将在原有科学特色实践课程群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如下课程:

1.“科学+”心育课程

我校一方面依托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学生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基于国家、地方教材,契合学生当下成长心理需求,通过调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中科院心理所的家长达成共识,依托心理所的家长和专家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深度课程设计,并走进校园与心理教师合力开课。借助我校依托中科院办学的优势,通过中科院心理所家长,密切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丰富了我校家校社课程体系建设,已为一至六年级打造了每学期两节的“科学+”心育课程。

2.“科学+”美育课程

学校植根于中国中科院的研究文化,着眼于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在各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上,求索到了一条具有启元精神和特质的战略发展路径:立足中科院文化基因,以“人”为本,确立大美育理念,打造以“科学+美育”一体两翼文化为特色的立体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更为聚焦地提出了“一项科技特长成就孩子一生,一项体育技能强健孩子一生,一项艺术爱好陪伴孩子一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的“科学+艺术”课程框架如图所示。

1697003969977092.png

3.“科学+”阳光体育课程

我校开展校级田径运动会、速叠杯比赛、跳绳比赛等,给学生们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开启大课间流动红旗活动并且制定流动红旗评比方案,体育社团活动开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一体的多元化体育教育,致力于成为发展学校群体活动竞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以及校际间体育交流的主力军。

4.“科学+”学科实践课程

教学团队力求在新形势下,革新教育理念与思维,积极应对新时期教育提质减负的高要求。语文学科以“走进民族园”、“圆明园守护者队会”“故宫宣讲人游园会”、“欢乐集福”等学科特色实践活动撑起教学高度。数学团队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单元教学视角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设立依托青少年数学素质课程的双师课堂。英语学科开展多种学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5.“科学+”其他课程

学校积极开发建构“五育融合”的其他跨学科课程。“科学+德育课程”,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厚植家国情怀,以科学家的成长之路等引领学生的健康发展。“科学+劳动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科学院资源,知行合一,认真培养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科学+研学”课程,在博览科学世界中增强学生的见识和学问,切身感受科学精神的样态。

(二)研究影响

1.发挥带动作用,坚持内涵发展

为拓展科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我校充分挖掘中科院科研资源,利用优势家长资源,组建起了一支多层次的科学传播师资队伍,为学生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浸润式成长氛围。

2020年以来,我校与朝阳区小学签署了结对协议;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参与跨学科培训、参与中关村学区高阶思维培训;组长郝老师参与学区研究课、学区课题、担任学区兼职教研员,不断带动学区科技教育发展。

2.辐射宣传作用,增加课程影响力

学校立足学校优势,利用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资源,通过走进百家讲堂、空中百家讲堂等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常态的普及性科技活动,实现协同育人,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校园品牌。自2020年12月开始我校组织的十一项活动都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网、搜狐网、未来网、海淀网、今日头条、燃新闻等19个网站、报刊进行报道。

四、研究改进与完善

学校积极推动搭建科教协同育人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动能,培养浸润式开放协同的教育模式,依托中科院高端资源普惠师生,彰显中国科学院办学特色,推进学校创新教学实践科教深度融合。作为中科院创办的学校,教师们深受中科院科研氛围的影响,对科教融合、课程融合有深入了解,同时,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对创新教学实践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体会,如何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以科教融合的相关教育教学实践为契机,有效地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还有待思考。


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形成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21.12

各学段课程融合教学创新实施的系列教学设计、课例及论文等

教学设计

论文

王宁、马德志

2

2022.7

科教融合植入课程教学的各学段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相关资源

课程资源包

鲍海影、王盈

3

2022.10

“科学+”课程推广文集

文集

郝万露、马德志

4

2023.2

形成课题研究相关数据、过程与证据资料,以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李佳佳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22.10

“科学+”课程推广文集

文集

王盈、李佳佳、马德志

2

2023.3

“科学+”系列课程课程资源包

课程资源包

鲍海影、郝万露、王宁








责任编辑:闫佳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