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前后5年里,衡阳市因各种风险因素倒闭的民办学校超过100所。如何帮助民办学校抵御办学风险,近年来衡阳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民办学校“办学风险小了,蛋糕做大了”。
核拨民办学校事业编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公共财政补贴民办教育……一系列有关民办教育的突破性政策,正在湖南衡阳这个民办教育大市施行。
衡阳民办教育享有盛名,规模稳居湖南省第二,现有各类民办机构1412所,占全市3673所学校的三分之一;在校生36.5万,在全省排名前列;老百姓心目中的基础教育名校,有一半是民办校。
但这一成绩单背后,却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2010年,耒阳某校因资金链断裂,基建老板封堵校门,学校几次停课,最长的达21天;2011年,某中专学校也是因债务,1700多个毕业证无法按时发放,学生集体上访;更早之前的2005年,某校因董事会内部股权纠纷,甚至还发生极为激烈的矛盾……实际上,在2009年前后5年时间里,因各种风险因素倒闭的民办学校,在衡阳超过100所。
“长期以来,我们讲得最多的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但如何规范其发展,控制其办学风险,办法好像并不多。”衡阳市教育局局长周法清说,民办学校抵御风险能力弱,面临办学风险大,风险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政策风险、资金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办学质量风险、人才风险、偶发事件风险等。
有无破解之法?近年来,衡阳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用市长周海兵的话说是“坚持管理兴教,在规范发展上创新”,民办学校“办学风险小了,蛋糕做大了”!
突破民办校教师身份属性,提升民办校核心竞争力
师资问题最让刘福生头疼,但现在他充满自信:“给了我300个事业编制,师资队伍的稳定基本不愁了!”
刘福生是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董事长,全校有480名教师。以往由于政策等原因,该校教师队伍并不稳定,流动性较大。2013年,衡阳在湖南率先落实民办学校为“民办事业单位”政策,由市编办下拨编制指标,民办学校教师也可拥有“编制”,还可以在市内横向流动。衡阳市给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首批划拨了300个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刘福生告诉记者:“解决了民办学校教师身份问题,民办学校教师有了归属感,而且退休后待遇与公办教师同等,这对稳定教师队伍来说是一副强心剂。”
先期得到编制的还有湘南医专、成章实验中学、船山实验中学等全日制民办学校。县级市耒阳步子迈得更大:新建的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政府按教师总数的60%提供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且每年给1000万元的办学经费,连给10年。
衡阳市教育局分管民办教育的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罗胜利说,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与特色,但教师队伍是民办学校的一个软肋:好的难引进,引进的难留下,流动性过大,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这已经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有时候是致命的”。
罗胜利告诉记者,祁东县有一所民办学校在开班第一年招收高中新生1200余人,盲目招生,加上师资得不到保证,教学难以组织,质量低下,开办仅3年就不得不停办。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衡阳才出台了给民办学校事业编制的政策。与此相配套的是,教师可在公民办校之间合理流动,公办校教师到民办校任教,可按停薪留职对待,如回来,原公办校要安排其工作;凡具备教师资格、与民办学校签有3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另外,民办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参加培训、教育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常宁市还允许民办校到公办校择优聘请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的“五险一金”由财政购买。
衡阳市成龙成章实验学校董事长张艺凡说,这些新政“为民办学校发展从根本上解了困、松了绑,对稳定和优化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打破民办校“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不少衡阳教育人还记忆犹新,4年前,有媒体以《衡阳:一所民办学校倒闭后留下的乱局》为题报道了该市一所民办中职的倒闭,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这所位于衡南县云集镇的学校,办学10年,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中专毕业生近万人,学生来自甘肃、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19个省份。这样一所看起来很优秀的学校,为什么说倒就倒了?
经过调查,学校倒闭是因为学校实行“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更缺乏严格的财务风险监控。“最后,负责人因赌博欠下几百万元跑掉后,因学校亏空太大,负债率达到50%,难以为继,加上逼债者太多,举办者也走了。”了解内情的人说。
实际上,因为“家族式”管理,财务混乱等原因倒闭的学校,在衡阳市还有很多。衡阳市教育局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案例:
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的某中职学校,无自有校园,靠租赁场地办学,因财务管理混乱,经常拖欠教师工资,学校负债累累。举办者常年躲债在外,导致学校停办。
衡南县三塘镇某培训学校,租赁校舍,管理混乱,出现学生外出死亡事件,学校矛盾重重,学校无法续办而被撤销。
衡阳县呆鹰岭镇某专修学院,无自有校园,靠租赁场地办学,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学校管理混乱,学校声誉差,招不到学生而停办。
衡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唐仲和说,一些民办校资金来源有限,主要靠收取学费滚动发展;还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家族式”管理,决策随意,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都给办学带来极大风险。而且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相关的预警机制,往往学校倒闭了乃至举办者卷款逃跑了才知晓。
“《民办教育促进法》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多,但讲到规范发展的比较少,所以导致现在很多民办校缺乏明确的管理规范。而民办教育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目前原始的‘家族化’、‘家长制’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这些乱象有较多研究的衡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捷说,他甚至专门写论文探讨解决办法。
让他们兴奋的是,很多想法成为了现实。
“出台了十几个规范性文件。”2013年12月,首届湖南省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衡阳召开,市长周海兵向与会代表介绍。这些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衡阳市民办教育管理的意见》、《衡阳市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民办学校要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要建立财务监控专户,每学期开学后,所有民办学校的银行开户许可证和银行账户余额对账单须报审批机关备案;要实行教育发展基金专户,每校每年要提取学校净收益的25%作为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双控管理。此举旨在增强民办学校抗风险能力,防止恶意终止办学行为的发生。
经过3年努力,衡阳市大多数民办学校建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民办校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市直全日制学校,也都设立了“基金专户”。2013年,拒不执行的,“停办4家,整改2家”。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给民办校带来了管理上的正效应。成立于2009年的衡阳市华岳教育集团,前身是华岳电子工程学校,在校学生曾一度达到6000人。但随着衡阳中职发展形势的改变,学校果断转型向基础教育发展。令人惊奇的是,仅仅用了3年时间,该校便从一所中职成功转型为拥有3500名学生的基础教育集团。
华岳教育集团理事长罗文政把学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归结为学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即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只负责学校的基建,其他一切都归校长管,包括用人。”他说,建立理事会的好处就是能够民主、科学地进行决策,能够防止过去那种家长式管理模式带来的失误。
罗文政说,以教育集团旗下的华岳实验中学为例,在贺建成校长的带领下,90名专任教师中,其中50名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200人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教学比武、论文竞赛、课题科研等各项评比中获奖。“作为一个优秀教育思考者和实践者,贺校长几年来管理的华岳实验中学己经成功地破译了许多同类学校困惑的密码。”
明确“民办事业单位”性质,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校
在衡阳民办教育人看来,真正让他们振奋的,还是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罗文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的少了,地位提高了。”
而刘福生的感受更为深刻,他告诉记者,学校“升本”,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市长周海兵、副市长周辉斌多次到现场办公。在“迎检”的关键时刻,市教育局局长周法清坐镇学校整整一个礼拜,亲自调度。各项建设规费等,政府减免了1.2亿元。不仅如此,位于学校门口“10年都没拆动”的加油站,终于在李亿龙的亲自督办下搬走了。“我真正感受到了民办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眼中的地位,真正感受到了政府把民办教育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刘福生说。
如果说,这些还只能说是衡阳市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的话,那么,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则是为衡阳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对民办学校来说,生存和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最大的外部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周法清说,民办教育受政策影响大,可以催生民办学校,促进其发展,但也可以使其生存困难甚至倒闭。所以近年来,衡阳下大决心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在政策上给予保障。
对此,衡阳市有几大动作:一是明确全日制民办学校为“民办事业单位”,由县级以上编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进行登记,实行单独管理,享受事业法人待遇。二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按照公办学校同等政策享有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待遇。学校建设享受行政划拨用地优惠政策,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建设规费减免政策。2013年,全市民办学校建设各类规费减免8亿元。三是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享受公共财政补助待遇,自2014年起,市本级财政将在已安排2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连续3年每年递增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也均安排10万元到30万元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发展。
“以前总觉得我们民办学校有一种身份不明的感觉。民办事业单位的身份确定后,我们再也不觉得角色尴尬了!”不少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坦言。而船山实验小学校长刘敏表示,民办学校学生被公平对待,按照公办学校同等政策享有生均共用经费补助待遇,此项政策的出台减轻了民办学校学生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缓解“大班额”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记者了解到,衡阳市还大力支持骨干学校创建,对评定为立项建设的骨干民办学校,市财政连续两年给予每校5万元的奖励补助。近两年,衡阳市已有18所学校参评省骨干民办学校,确定39所市级骨干民办学校立项建设。
在此政策下,衡阳市一批优质民办学校迅速发展起来,船山实验小学等5所民办学校获省优质民办学校建设奖励;湘南实验中学等23所民办学校获省规范民办学校建设奖励;船山英文学校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特色民办实验学校;英豪幼儿园成为全省首家民办示范园;湘南实验中学、船山实验中学、成章实验中学、成龙成章实验中学等20余所民办校在群众当中形成了极佳的口碑……
【新闻链接】
详解民办学校办学风险
衡阳市教育局局长 周法清
民办学校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剖析衡阳市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历程,其风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一、政策风险
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催生民办学校,政策的调整也可以使民办学校生存困难甚至倒闭。衡阳市民办中职学校最多的时候达29所,在校学生达5万人。后因国家中职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民办中职学校的助学金难以足额到位,从2008年开始招生急剧滑坡。
二、资金风险
经济实力是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大多数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限,主要依靠收取学费滚动发展。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危机即现。2010年,衡阳市某民办中学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基建款,校门多次被债主封闭,学校被迫停课,最长的达21天。
三、内部管理风险
相当多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十分薄弱。不少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决策随意,执行力差,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2005年,衡阳市江南女子学校因董事会内部股权纠纷,学校仅开办一年就因此夭折。
四、办学质量风险
民办学校办学时间短,在办学经验、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整体上与公办学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部分生源基础很差,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却很高。质量、特色的苍白与宣传的反差,使民办学校面临极大的风险。
五、偶发事件风险
民办学校抗风险能力弱,遭遇突发重大安全事故往往成为灭顶之灾。如2008年衡阳市立德电脑学校刚支付购校定金搬迁到南岳,遭遇两名学生溺亡,巨额的赔偿使得学校从此一蹶不振。像这样的偶发事件,导致学校形象和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学校大多因此而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