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民办高校领导干部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提升民办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2022年9月22日—23日,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联合主办了上海市民办高校书记校长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17所上海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参加了研修班。本版节选了部分书记、校长的学习体会。
本次研修班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领导干部坚定历史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举措。研修班通过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引导民办高校领导干部增强提升政治能力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定扛起新时代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责任担当,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行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推进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是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主要政治功能,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制度,确保学校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这次民办高校书记校长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对推进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上海建桥学院党委扎实构筑思政育人新格局。构筑了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等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红色场馆育人新平台,构建了多元主体联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育人新机制。
二、做好重大决策把关定向
一是推进党组织实质性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校党委书记进入学校董事会,涉及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党组织参与讨论研究,董事会在作出决定前,都经学校党委会研究同意。
二是提高与董事会和校长依法决策、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的融合度。首先是以为求位,学校党委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有机融合,以党建促学校发展,得到举办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支持。其次是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师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民办高校董事长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
三是不断提高党委参与决策、议大事谋大事的能力。功夫用在决策前,党组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在支持和维护董事会决策权的同时,党委成员努力保障党组织意图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尊重和体现;对通过的重大决策党组织可组织宣传、追踪评估和及时纠偏,促进其有效实施。
三、全面开展有效监督监管
学校党组织监督工作任务很重,政治监督、财务监督、学校法人财产保护等。既要加强对决策机构的监督,也要加强党内监督及对重要决策实施的监督。要整合好监督主体,协同作战,形成监督合力。发挥纪检、监察的重要作用,加强与监事会的沟通与合作。用好民主管理利器,上海建桥学院教职工通过代表参与学校决策过程和实施对校党政班子的监督已有10多年实践经验。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有效覆盖的组织体系、构建多级联动的监督体系等。把握党建工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各种要素功能之间的协调互补、共生互济、配套互动,以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生机活力。
四、不断提升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影响着新时代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分类管理以后的新任务新挑战,极大地考验着民办高校的执行担当。对事关办学方向、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根本利益的工作,民办高校党组织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不断增强政治执行本领。
(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主任 江彦桥)
在培根铸魂育新人中不断提高政治“三力”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建设融入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判断力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的政治敏锐性与立场坚定性。
强化党委政治功能。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各环节。确立“党建+学校发展”理念,将“教学—教师—教材”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一个轮子,将“党建—党员—党风”作为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轮子,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不断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明确党政联席会议等的议事范围和议事程序,为保证工作高效运转奠定了制度基础。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须征求党委意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27项,完善对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日常指导、督查,健全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二、坚定办学方向,提高政治领悟力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在深化理解、坚定信仰、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让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使命担当。坚持用党史学习教育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落实课程、学分、学时,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坚守教育使命,提高政治执行力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不断强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始终将守护师生群众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有力扛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责任,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举措、果敢的行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全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系列文件精神。深入组织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大力推进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的培育创建。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推进二级学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建设全覆盖。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平杰)
推动民办高校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形势,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构建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体系,关键在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高质量发展观,找到党建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契合点,构建党建和学校事业发展双向促进的联动机制。
一、强化党建对民办高校董(理)事会建设的政治引领
各级党委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通过形式多样的报告会、研修班、谈心会等,加大对举办者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举办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重中之重是做好董(理)事长的工作。在现阶段,尤其要帮助民办高校举办者消除思想顾虑、累积办学信心、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学校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力建立党组织与民办高校举办者、党组织负责人和董(理)事长之间的沟通机制,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通过加强政治引领,提高举办者及其代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
二、加强以章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民办高校章程修订工作,严格落实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并适时开展巡查、整改工作。要以学校章程为依据,推动民办高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民办高校要着力处理好教育和市场、学术和行政、规模和质量、守正和创新四组关系,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提高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耦合度、嵌入性、渗透率。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中,民办高校要十分注重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融入举办者的教育教学理念,避免董(理)事会“家长制”式的管理,避免董(理)事长在办学治校中的“一言堂”。
三、选好、配好民办高校党政“一把手”
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身兼督导专员,要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民办高校要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实现“一融两高”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民办高校党政负责人的选派和使用中,要适当强化书记的“业务能力”标准,突出校长的“政治能力”标准,要在书记和校长之间达成“党建是学校内涵”的共识。要开展民办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专题培训,提高民办高校各级党政干部的履职能力,以党建赋能学校事业发展,在“有为”中争取“有位”。
(上海建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朱瑞庭)
提升政治“三力” 努力办好高质量民办高等教育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检验新时代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的重要标准之一。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要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努力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提高政治判断力,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提高政治判断力,必须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本、以校园安全稳定为要、以师生为重,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要有高度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必须站在政治高度精准判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构建“更快、更准、更稳”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体制机制,全力守护师生安康和校园安稳,同时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提高政治领悟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政治领悟力,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基,以系统的理论思维为前提,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及时分析研判形势、打开局面、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现代职业教育对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作用。在深入探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统筹谋划,全面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中的10个关键词,把坚持党的领导、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政策融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特别是坚持深化“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党建+人才培养引领”“党建+舆论导向引领”“党建+中心工作引领”等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三全育人”制度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提高政治执行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切实践行“两个确立”,坚决把党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落地落实落细。
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必须引领全校师生聚焦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三个文件,紧扣“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不断强化“党风正、校风明、教风严、学风实”的学校品格,助力实现“强、特、优”发展目标。一是要坚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聚焦工匠人才培养,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二是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严把师德师风、课程建设等重要事项的政治关,促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党政共谋发展、同频共振,积极推动民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姜富明)
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政治能力,一般是指坚持党的政治理想、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深刻理解和遵循政治能力的时代内涵与实践指向的能力。就职业教育而言,则应是在充满不确定性、多变性的内外环境下,顺应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及民生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永葆育人初心,强化育人执行力,办有特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学校党委、行政班子深刻认识到,加强干部教师政治能力建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坚持这一理念不动摇、不放松,在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地方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过程中收获了初步成果。
一、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深刻理解把握学校奋斗目标
学校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高等职业学校,努力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思博文化”优势,彰显“育人体系”特色。为了使干部教师能以过硬的政治能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奋斗目标,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章,促进学校稳扎稳打,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生态,学校党委和校行政班子形成了“二级三层四融通”的组织机制、学习机制和工作体系。“二级”,指校院两级党组织和教学与行政单位的组织架构;“三层”,指党委(基层党组织)、中心组(校院两级中心组)、校行政班子(二级单位行政班子)的学习机制;“四融通”,指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的计划双向融通、党的组织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双向融通、干部队伍政治能力提升和行政干部岗位能力提升双向融通、党建考核和岗位业绩考核同步部署双向融通。
二、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打造新时代立体化育人新格局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打造新时代立体化育人新格局,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原有的育人体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实施战略性改革。学校根据新版专业目录、新版专业标准关于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要求,形成了以“数字化”为特色的新一轮专业机构布局。经过两年的边开发边实践,初步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迭代升级和特色赋能。二是实施基础性改革。学校根据“讲政治、守初心、立标准、守底线”的价值诉求和“问题导向”原则,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基于ISO9001国际标准面向学校运行和治理体系的质量监控”“基于国家标准面向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的质量监控”“基于学校标准面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关键领域的质量监控”的数字化“三位一体”质量监控系统。三是实施针对性改革。学校持续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理念,坚决践行“办有文化根基的学校,做有教育性的教学”等价值理念,针对全面育人计划工作体系不完善、难落地、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四维协同”的立体化大思政工作格局。“三位一体”即:在课程层面,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隐性活动课程”的“三位一体”;在核心素养培育层面,形成“核心素养甄别界定与实施性工作方案—专业(基础教学部)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矩阵图—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设计”的“三位一体”。“四维协同”即党组织、各基层教学单位、各行政部门、各深度合作的企业四方面协同推进。四是实施优化型改革。学校高度重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多样性、丰富性建设,并以“人文场馆”的内涵建设为抓手,依托市委宣传出版部门、市绿化市容办及大型博物馆、艺术馆等,打造跨界融合、多元互动的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形成了以“大文化艺术共同体”建设为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属性的学校,都要把政治能力的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皋玉蒂)
责任编辑: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