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和平资料馆被教育部等八部门命名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时间:2022年09月13日 来源: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浏览:1899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2022年初,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国际和平资料馆向教育部和科技部申报了全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近日,被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命名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成为"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二批理事单位。

切实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

     2021年初,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和平资料馆开馆以来,结合全党上下党史教育,首先组织基层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到国际和平资料馆参观学习;组织我校师生有计划分批次,到国际和平资料馆参观学习进行“学习历史、珍爱和平”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承接了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四调研组、省政协领导、省教育厅领导一行、哈尔滨市政协政协领导、团市委以及省内外几十家单位来校学习调研指导,开展“铭记历史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截至目前,已接待校内外180个团体,9800人次参观学习,学校和社会反响良好。

有效充实思政实践课堂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讲话精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在上近代史相关部分的课程时,带领学生直接在国际和平资料馆授课,发挥国际和平馆思政教学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校学生社团把日常活动安排在国际和平资料馆,重点收集整理翻译相关新闻资料,承担国际和平资料馆馆藏资料翻译工作,已有520人次参加翻译国际和平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学校指导成立了大学生国际和平学社团,志愿服务于国际和平资料馆的宣教工作,做志愿讲解员,讲解的同时就是学习历史、珍爱和平的自我教育的过程,发挥学校语言优势,尝试用12种语言向世界传递和平声音。

        从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实践教学安排在国际和平资料馆,由副校长、纪委书记、国际和平资料馆馆长焦洪双教授为大一学生上思政实践课。国际和平资料馆还积极参与哈尔滨新区文化建设,被确定为“哈尔滨新区中小学生教育研学基地”,辐射江北大学城以及松北区和呼兰区中小学,开展暑期研学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博公共服务与高等院校教学内容结合互补的项目品牌。

积极挖掘馆藏资料的科学研究价值

       今年六月,由省文化旅游厅初评并申报了“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一是搭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作为“国际和平资料馆”重要展陈内容之一的《伯力审判》,我校申报的《伯力审判新发现录音资料翻译整理与利用研究》项目,获准了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立项。这也是龙外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此,龙外打开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大门,跻身于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列。在项目研究筹备期间,刘英校长高度重视,亲自指导项目的前期研究,谋划顶层设计。学校领导紧紧围绕“企学政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的有利契机,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打造具有外国语特色的科研梯队。二是2021年又申报了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王利副教授申报的《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对日本政府诉讼资料翻译整理与利用研究》。三是课题合作。《广州“波”八六〇四部队(南石头遗址)及日本细菌战罪证史料文献调查、收集与整理》的合作课题已经完成。四是举办和平大讲堂。目前,在校内举办“和平大讲堂”讲座22场。校馆联合创办的《国际和平学》内部期刊,截至目前已经刊出148期,80余万字,将胶印成《国际和平学》第五册。努力实现保存人类记忆,保护世界遗产、传递和平信息的最终目的。 

       以国际和平资料馆为“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宣讲“战争、记忆、和平”的主题,客观地再现历史,将日本细菌战从个人记忆和城市记忆转化为民族记忆、国家记忆乃至世界记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七三一旧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申报哈尔滨国际和平城市为契机,以哈尔滨国际和平信息研究中心为载体,切实办好“和平大讲堂”,发挥外语优势,努力创建和平学科,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和平学的研究,积极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洪流,向世界传递和平的声音。

 



责任编辑:郭宝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