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全体师生党员用心学党史、用情办实事,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立足学校发展、师生需求、社会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增进师生幸福感、获得感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突出“学校发展”的主线,倾听民心民意
聚焦职工满意度。利用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契机,着眼于师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双代会”提案纳入“办实事”清单,表决通过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薪酬管理办法》,大幅提高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通过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2021年定岗定编定责方案》,促进校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成效;修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落实国家评价体系要求,开展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将“破五唯”要求贯穿人才评价全方位、全过程。
聚焦学科建设。率先在厦门全市民办高职院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特色专业,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磨砺职业素质,延伸就业之路。
提升“校园建设”的力度,推动服务升级
聚焦硬件设施改善。斥资近两亿加强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成功获评“厦门市绿色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按时完成两栋公寓楼建设;对钢琴实训室进行扩建,新购置110台珠江钢琴投入安装,建设别墅琴房;设计环湖栈道,打造景观绿化风光带;新增五个篮球场、四个网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同时对田径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活跃校园体育文化。
聚焦服务品质提升。购入1000余台空调设备进行安装,在所有公用卫生间安装纸巾盒,实现空调及洗手间纸巾全覆盖,努力为师生办好“贴心事”,极大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环境。
凸显“社会服务”的精度,勇担大学使命
聚焦乡村振兴,解决群众“烦心事”。在山西繁峙设立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到光泽县进行应急航空救援及航空飞行营地建设调研考察,走进南安市向阳乡“共学七一讲话精神,共话乡村振兴”,利用高校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帮助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艺术设计学院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云水谣云水古道写生基地、多家老字号签约合作,将文化创新创意与生活实践融合起来,丰富了地域产业的品牌形象,用设计为乡村建设赋能。
聚焦社会服务,点燃学生“追梦心”。进行“公益社团进校园”项目签约,选拔优秀的特长学生为周边小学提供课后延时兴趣培训社团教学服务。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积极承接大型会议或赛事活动,组织师生参加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202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项志愿服务,均获得主办方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化解就业难题
坚持“校园招聘不断线”。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千家企业入驻校园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全面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坚持“创业鼓励不停歇”。建立“创客家园”,设立1370万“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三创学院,开设“创业教育”专项课程,校长担任院长,配备25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并聘请75名校内外导师指导学生创业。
坚持“校企合作不间断”。与多家企业进行签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组建“厦门市旅游职教集团”,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通过倾听师生的所思所盼,摸透师生的困难烦心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试金石”。以民意为导向,切实把聚焦点放在为师生提供暖心服务、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上,保证“件件是实事,事事都办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让各项工作有看得见的变化,达到真正为师生员工办实事、解难题的目的。
责任编辑: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