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英老师是云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她先后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感动‘云工商’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云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扎根教学工作一线,用10年的坚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将‘小我’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我’,唯有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直以来,她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主张,并就专业课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本专业育人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每一门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点”,切实把思政内容融入各类专业建设之中。
“思政教育不是把一些空旷的框架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些可见的、具体的东西,让他们受到启迪,最终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为此,她积极用“行走”的思政课,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比如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她就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馆、红色革命基地,或者是通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方式,增加同学们的融入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党史,今年年底,她还联系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展了“走进党媒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
在她的课堂上,大家尤其喜欢一个个“活着”的英雄人物。董存瑞、文天祥、杨靖宇、郑成功等等英雄人物,都是她课堂上的“常客”,他们的事迹都被她融入在了教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让大家在无声中受到了感染。“上勾英老师的课更多时候像是在看电影。”这就是大家最常说的话。
“除了让思政教育‘具象化’之外,还需要和同学们的爱好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把传统的老师教,转换成学生自己愿意探索。”勾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课堂讨论就是她最常用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专业,她会组织学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问题的讨论,来理解那些抽象的、枯燥的哲学原理。
例如,针对经管专业学生,她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施财政政策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上具有哪些优势”的讨论;针对理工专业学生,组织“什么是虚拟现实”、“怎样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针对传媒艺术专业学生,组织“如何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等。
从解答学生们最关切、最困惑和对他们影响较大的理论问题入手,她努力培养青年学子的哲学素养,注重将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课堂。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对课程的热爱,我们必须反复研读教材内容,及时更新课件中的案例材料,努力使课本内容生活化。”
在她的课上,既能听到对社会热点的讨论,又能听到对于生活的感悟,欢声笑语与读书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一曲感性与理性的乐章。
目前,勾英主要讲授《创新与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学生评教成绩均名列前茅,并荣获云南省首届创新创业师资教学技能大赛金奖。
在科研方面,她承担科研课题8项,其中主持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参加校级重点招标课题1项。参编教材6部,其中主编1部国家级教材,4部本校教材。同时还主持了精品课程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建设。
她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13项。其中,指导学生参加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单项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荣获银奖2项,优秀奖8项,其中,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一直以来,勾英和她的团队积极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并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团队承担的《基于网络直播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应用研究》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性课题,2018年该项目又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并于2019年顺利结题。同时,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系列教程——创新与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论》等多部教材并被广泛使用。
责任编辑: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