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体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求,加强网络思政建设,扎实开展网络育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多层面拓展丰富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良好网络文化生态,切实提升网络育人功能。
(一)注重顶层设计,建优网络体系。创新性提出了“智慧校园”技术构架和建设模式,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一是构建高速泛在的网络环境。完成万兆校园网建设,形成万兆出口、骨干以及千兆到桌面的带宽布局。完成无线网络全覆盖,结合4G移动通信网络,为师生及日益丰富的智慧应用提供随需、泛在的网络通信环境。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意向,成为省内首批计划开展5G试点建设的高校。需求驱动,持续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完成公共服务类(站群系统、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系统、自助打印系统等)、行政办公类(OA系统、资产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教学与科学研究类(教务系统、课程平台、科研系统、论文管理等)、学生管理服务类(招生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校园百事通等)共大类30余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形成网站、微信、微博、视频、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融合发展网络思政体系。
(二)拓展网络平台,优化服务管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最大化整合校内外金课、名师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PC、移动端一体化的高效、泛在、互动的网络育人环境。持续优化网络条件,建设集音、视频采集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空间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于一体智慧教室,为推进网络育人提供了智慧化学习环境。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培育网络育人先进,举办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大赛及课堂观摩活动,激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及网络课程评选工作。充分利用微信、QQ、超星学习通等社交、学习工具,为网络育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注重新媒体矩阵建设,建成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各学院都建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形成校院两级,涵盖主要新媒体平台的矩阵,在网络育人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在已有应用系统及数据中心的基础之上,打造集信息、数据、服务、流程、内容于一体的智慧校园融合服务门户,以服务师生、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为目标,以流程再造为依据,精简办理环节,打通跨部门服务的壁垒,按照“进一个门,解决所有服务问题”的思路整合学校和社会主流的查询、填报及服务类主流应用,通过PC和移动端同步发布。通过建设校园百事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师生痛点、热点关注问题,紧抓服务入口覆盖全周期办事体验,通过日常采集师生建议及意见挖掘师生真实服务需求,确保信息化服务全民参与、持续发展。
(三)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丰富网络内容供给。网络内容建设是网络育人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吸引师生关注传播内容的关键。网络内容建设着重保证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充分体现网络育人功能,加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力度,开展数字化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思政课等项目建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最大化整合校内外金课、名师资源。注意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平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创作主体、内容、形式、传播渠道上关注学生群体的特点,整合现有学生网络社团,扶持、成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让更多学生参与,创造网络文化,丰富网络文化,享受网络文化。
(四)建强网络队伍,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三支网络工作团队,一是网络宣传工作队伍,成立校院两级宣传工作团队,各单位设有宣传员、通迅员,各党组织设有宣传委员。党政协同构成宣传工作队伍,承担起网络宣传工作;二是建立导师团队,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师,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三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全面加强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思政课、形势政策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文明上网树好定海神针。
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统筹协调、组织建设、考核评估、服务保障、信息安全等核心问题,健全体制机制,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学校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制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园网管理办法》《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NDC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和协同运行。
(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将安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以安全事故“零发生”的工作标准,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做好各类防范预控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普及安全知识,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认真组织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站、新媒体、主题班会、调查问卷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网络安全竞赛活动,将网络安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从遵守安全法规、提高安全警惕、掌握防范技能等方面增强新生网络安全意识。
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升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广泛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建立健全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鉴别网络信息,驾驭网络资源,创造信息与服务的能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时政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有关话题,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文化作品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和良好网络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将网络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将文明上网纳入大学生行为准则,并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在教师入职培训、业务学习以及考核环节提出相关要求,强化网络文明教育管理实效。
构建网络育人格局,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需要学校坚持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行,积极探索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
责任编辑: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