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下载app

首页 >hth官网下载app >经验特色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实党建之基 创新党建载体有效推动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来源: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浏览:9203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沈师附校)创建于2000年。20多年来,沈师附校在辽宁省首批民办教育家、沈阳市教育专家、附校党委书记、校长刘闺立教授的带领下,以不可思议的勤奋、百折不挠的坚持和不平凡的创新能力,把一所极其薄弱的农村学校建设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并被评为“沈阳市首批优质特色高中”(是唯一一所民办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沈师附校能有如此的成绩,重要原因之一是党建工作一直与学校的发展同步进行。沈师附校于2001年就成立了学校党支部,是辽宁省民办中小学中第一个成立党组织的民办学校;是辽宁省民办中小学中第一个组建学校党委的民办学校;是第一个受沈阳市教科工委表彰的基层民办学校党组织。2019年,沈师附校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 地”“华体会手机登录全国党建学习基地”(是唯一一所民办中小学校)。

       2019年7月,学校成功承办了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首次党建工作现场会(沈师附校现场会)。2019 年9 月又成功承办了华体会手机登录“不忘初心 五育并举”沈师附校全国现场会。

       沈师附校党委现有5 个党支部,11 个党小组,112 名党员。2003 年沈师附校被沈阳市教科工委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党支部”,2008 年再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 年被评为 “沈阳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 年被评为“沈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典型”, 2017 年被评为“沈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8 年被评为“辽宁省社会组织党建工 作示范点”,2019 年附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小学校的代表荣获“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 目建设基地”“华体会手机登录首批党建学习基地”。

      沈师附校用实践证实了:健康的党建工作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推动民办学校高质量的发展。

       一、践行“三个坚持”,夯实党建之基,确保学校健康发展一是坚持党组织建设与学校成长同期同步。建校初期,学校困难重重,校长刘闺立凭借老党员的责任和情怀,意识到组织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学校2000 年创建,2001 年就组建了党组织。当时党支部仅有3 人,2010 年壮大为沈师附校党总支,2018 年升格为沈师附校党委。沈师附校二十年的办学之路,就是20 多年的党建之路。二是坚持队伍建设一岗双责、交叉任职。20多年来,沈师附校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一岗双责,党委班子成员与行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校长兼任党委书记,校行政领导担任相应党支部书记,做到了学校组织建设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有效保证了学校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教学工作不脱节。三是坚持组织建设规范发展、扎实稳健。沈师附校认真落实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不功利、不突击、不间断,层层筛选,每年控制在2人左右,形成了学校务实求实、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同时,沈师附校建有党史馆、党员活动室、党员阅览室,并设立专 项经费用于组织建设和党员培训,2019 年党建经费达176 万,全面保障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二、创新党建载体,注重党性教育,培养正气校园文化

      20多年来,沈师附校党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党员工程,不断探索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些党建载体已经常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党组织活力,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

     (一)创新党史学习形式,创建“重走长征路”党建工程2008年沈师附校创建了“重走长征路”党性教育工程,此项工程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至今,历时12年。整个路线是从北京出发,顺着长征路追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北京—西柏坡—延安—遵义—瑞金—井冈山—上海。附校“重走长征路”工程不仅有顺序,还注重节点的选择,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全员性。

        长达十多年的“重走长征路”党史教育系列活动摸索实践了党员教育的一种新载体、新途径。在系列活动中,学校全体党员理想信念不断坚定,思想认识不断升级,真正打造出了一支具有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支能打苦仗、打硬仗、打胜仗的党员队伍,对沈师附校的发展壮大、爬坡克难起到了实实在在的骨干作用。

     (二)树立典型人物,榜样育人,确立沈师附校四大精神

      沈师附校党委2009年将优秀共产党员芦淑清同志确定为“感动校园好教师”,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远学雷锋,近学芦淑清”的教育活动,持续至今。芦老师是我校的一名老党员,她坚守在教育一线,直到生命的终结,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芦老师辞世后,党委发出“向优秀共产党员芦淑清学习”的号召,并把每年为芦老师扫墓确定为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日。每年都会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党员队伍去为芦老师扫墓,寄托哀思,汇报思想,十一年来扫墓不间断,学习不间断。

       党委书记刘闺立是附校的创业校长,她怀着“为农民在家门口办一所好学校”的初心,投身于基础教育,舍己拼搏,无私奉献,把一所极其贫弱的农村小学建设为全国知名的优质学校。以典型引路,以榜样育人,沈师附校就是把树立刘闺立校长、芦淑清老师这样的先进典型作为引领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并提炼确定了沈师附校的四大精神:一是凭良心做人,热爱集体的优秀品质;二是凭能力做事,精益求精的教育技能;三是顾全大局的一身正 气;四是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三)弘扬道德风尚,开展“奉献爱心、升华师魂”系列帮扶工程

       沈师附校党委抓住各个契机进行党性教育,一次次奉献爱心活动,让全校师生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系列的帮扶活动使沈师附校形成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校园风气。更令人兴奋的是救助学生全都康复,重返校园,弘扬道德风尚,传递正能量!

       三、践行教育初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2000年建校初期,校长刘闺立便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行全面完整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沈师附校坚守教育初心,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沈师附校“五育并举”教育特色,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效。

      (一)中国民办教育“不忘初心、五育并举”全国现场会在沈师附校成功召开

       2019 年 9 月 23—24 日,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来自全国 25 个省(自治区)、市的近300名民办学校负责人齐聚沈师附校,共同分享沈师附校“五育并举”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民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改革创新路径。为期两天的现场会取得了空前成功,有代表说:“这是中国民办教育界有史以来最高规格、最高水平、最高评价的全国现场会。”

     (二)沈师附校“五育并举”办学特色享誉全国,受到社会、政府的高度认可

       2019年,沈师附校被华体会手机登录评为首家“全国民办中小学教育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附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经验做法。2019年12月,沈师附校作为唯一一所民办学校,被评为首批“沈阳市优质特色高中”,这是对沈师附校坚持了二十年的“五育并举”特色教育的极大肯定和勉励。

       四、“疫”不容辞,勇于担当,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沈师附校早关注、早行动。沈师附校规范、细致、创新、全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检查组的高度好评,发挥了区域示范作用。省督察组反馈说:“沈师附校的防控工作可以作为省里的典型乃至全国的典型。”其中“送教材到家党员工程”“交通互助工程”“免疫力提升工程”更体现了沈师附校的智慧和担当。

     (一)逆风而行,勇于担当,开展“抗击疫情—送教材到家—党员工程”

      2020年3月初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延期开学。面对市里送来的 4 万册新教材,堆在学校等待开学虽然省事,但不利于居家“停课不停学”的学生预习教材,而 4400 多名学生来学校领取显然又是危险的。为此,沈师附校党委逆风而行,勇于担当,组织开展了“送教材到家”党员工程。

       此项工程量大面广,细致繁杂,老师们要把4万多册、94种不同的教材按年级按学科分装到4000 多位学生的书袋中,不能错,也不能少。然后要把原来的班级管理制打乱,按照学生居住的小区重新进行小、初、高学生归类编组。送书历时10 天,13 辆私家车,分13 条战线,跑了5110 多千米,跑遍沈阳124 条街道,905 个小区,范围辐射整个沈阳城,终于将40000 册教材送到4000余名沈师附校学子的手中。其中,有许多无名老旧小区,信息不全,线路规划难;学生住址遍布沈城各个方向,有许多老师们不认识的路;还遇到了雨天雪天泥泞的路,迷路、找停车位、找人、等人……沈师附校党员志愿者们不辞辛苦,日日伴随星光而归,自愿把安全和方便让给学生和家长;甘愿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把危险和辛苦留给自己。

       送教材工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家长深受感动,纷纷点赞!疫情之下,危难之中,沈师附校党员教师变身“快递员”,用实际行动让党性闪光,党旗飘扬!

     (二)抓住防控关键点,开展“抗击疫情——复学交通互助工程”

       高三、初三复学后,学生从出家门到进校门这段路途的安全性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点和难点。附校党委迎难而上,抓住防控关键点,积极行动,组织开展“复学交通互助工程”。

       沈师附校各年级调查统计师生到校的交通方式(家长接送、步行、骑行、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并针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学生进行顺路搭乘安排。通过班级、年级、学部层层解 决,结成师师、生生、师生互助搭乘组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途中的交叉感染,降低危险,确保全校师生安全平安度过疫情防控期。此项工程体现了沈师附校防控工作的精细务实、主动担当,受到了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着手防控根本点,开展“抗击疫情——免疫力提升工程”

       面对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社会人员流动潜在危险四伏的情况,刘校长提出:除了做好排查和校园防控各环节外,从根本上提升师生的免疫力,才是做好防护、战胜疫情的根本保障,决定开展“沈师附校抗击疫情免疫力提升工程”。

       为此,刘校长亲自动员,精心组织,每位师生要做到“三个一”:每天饮食保证至少一个鸡蛋、至少一杯牛奶、至少一个苹果。几个月来,学校每天为教师发放牛奶、鸡蛋,为教师发放抗击疫情营养补助。这些持续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为了全校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健康安全,附校愿意承担,这是附校责任心的体现,是附校防控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落实。

       五、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二十载

       建校之初,学校非常困难,但刘闺立校长以教育家的教育情怀、党员干部扶贫扶弱的觉悟担当,提出沈师附校对当地四台子村和方溪村实施定向教育扶贫,让农民子女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多年来,沈师附校在自身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同时,精准扶贫的脚步从未停歇,共承担义务教育学生累计4894 人,减免学费金额合计近27 万元。作为一所没有国家投入、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一所起步薄弱的农村学校,沈师附校用实际行动为农民子女、为社会底层、为贫困学校及家庭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社会贡献了民办教育的责任担当和公益奉献。

       多年来,沈师附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得益于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偏离,得益于始终抓住党的建设工作不松懈,得益于多年如一日,坚守教育初心不动摇。夯实党建之基,创新党建载体,沈师附校以自身发展壮大、健康成长的案例诠释了“抓党建促民办教育发展”的真谛。沈师附校将继续筑牢学校发展的“根”和“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凝心聚力,为党和人民贡献一份优质的民办教育。



责任编辑:郭宝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