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他是珠海高端人才培养的拓荒者,见证了珠海因改革而兴;他是全国第一位将教育管理类公司做到澳洲上市的教育企业家,成为珠海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正在为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培养“大国工匠”。他就是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隆光。
敢闯敢试输送高端人才
1993年,珠海“百万重奖人才”传遍大江南北。1995年,施隆光成为“孔雀东南飞”大军中的一员。“向往经济特区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识才爱才的氛围,希望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找到施展抱负的舞台。”施隆光说。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尊才重才的珠海“慧眼识珠”,不仅马上引入这位景德镇商业学校校长,还为这位想干事有梦想的青年组建了一家事业单位——珠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中心。踏上珠海这片热土的第一年,施隆光敢想敢干,创办了外经贸系统企业领导干部上岗资格学习班。
“当时,珠海主要以外贸导向型经济为主。但珠海外经贸系统企业领导干部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知识不足,普遍是从农业、渔业部门转岗的干部,必须把这些领导干部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知识化培训。”施隆光回忆说,他引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对外经贸系统的厂长、经理进行脱产培训两个月,6期学习班培训了300人。毕业后的厂长、经理纷纷说,学习班档次高、师资水平高,开阔了视野。
高端学历教育追随着时代,也创造着时代。施隆光发现,由于珠海是外贸导向型特区,更需要高端经济类人才,但当时珠海没有大学。1996年,经国家、省学位办批准,施隆光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班引进珠海,一经推出报名火爆。
“那时的机关干部已意识到经济特区建设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施隆光说,第一期只开办了一个外贸专业班,培养学生60名,第二期增加了金融专业班,第三期又增加了法律专业班,学生速增到150人。同时,他还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专、本科以及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教育资源引入珠海,打造了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解决了珠海外贸型经济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为珠海培养了养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施隆光收获了这样的评价。
高端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让那时的青年从中获得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施隆光对这串数字记忆清晰,12年间,研究生班共培养人才1390人,拿到学位证书596人。至今,共培养在职成人大专和本科6万多人。
投身经济特区建设洪流,施隆光有着与特区一样的特质:大胆闯、大胆试。2001年,珠海事业单位改革为全市15个机关培训中心设置了三条出路——买断、分流、改制。“我觉得珠海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我是唯一一个选择改制的人。”
推动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如果公办教育代表着教育的基础,民办教育则预示着教育的未来。2001年,珠海民办教育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施隆光抓住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改革突破点,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性、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道路。
“教育是教书育人阵地,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路线,民办教育就不会走样,在改制之初我就抱有这样的信念。”施隆光说。2003年,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中心已升级为珠海外经贸专修学院并成立党支部。“党建工作初期我发现,党员队伍有很多‘口袋党员’,就是把党的关系放在口袋里。我提出了‘三感教育’,培育教职员工对职业的认同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民办教育的自豪感。”施隆光说。
精准“把脉”,独创特色,一系列紧跟时代、颇具创新意义的党建工作方法为民办教育事业夯实了发展基础。“三权保障法”、“三点一线”工作法、“三牢记五展示”、“三坚持法”……施隆光在改革探索中将党建工作方法运用到教育,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进程。
教育情怀,党员责任。坚持高质量党建工作,促进高质量民办教育是施隆光的追求。2005年,施隆光成立了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在这一年,该集团获“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荣誉,2008年获评“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2012年获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优质特色院校”。2010年9月,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实现了“珠海特色民办教育”国际化,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当时唯一一家在澳洲上市的教育管理类公司。
甘为孺子育英才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2010年10月,施隆光在南屏科技工业园投建“最花钱”的技工教育学校——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这是珠海第一家民办技工学校,也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技工学校。
市工贸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珠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在教育中培养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批掌握一技之长、技能本领过硬的“大国工匠”,为珠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
扶贫重在扶智。这家民办技工学校勇担社会责任,从2017年至今已接收来自普米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等11名少数民族的471名学员,其中351人为初中毕业的怒江三年制中技班的学生,120人为劳动力转移和“粤菜师傅”短期技能培训班学员。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领导到校视察后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施隆光在珠海深耕民办教育事业二十五载,他勇立潮头,成为时代的奋斗者。“珠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为经济特区发展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我深感自豪。”施隆光说。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