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华体会手机登录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华体会手机登录

两会专栏(2020)

首页 >两会专栏(2020) >全国人大

秦 和: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来源:吉林外国语大学 浏览:1652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有关调查,在一些地方的中学,患抑郁或有抑郁症状学生比例超过6%;在有的高校,大学生中患抑郁或有抑郁症状的比例超过9%。从体量上看,这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经了解,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接诊对象中,学生数量及所占比例均呈增长态势。2019年,仅全国某知名高校,就有不少于5名学生自杀身亡。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学生自杀现象骤增,引起全社会深切关注。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我们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梳理。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已发生数百起学生自杀事件。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自杀学生低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的自杀学生还不到12岁。

       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对每一个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悲剧,令人痛心。我们为每一个陨落的生命感到惋惜,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同时也深感有责任对这一问题进行严肃的探讨,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青春尚未绽放的孩子决然选择放弃生命。全社会都有责任采取对策,尽最大可能杜绝或减少此类悲剧一而再地发生。为此,我们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自杀事件作了一些分析。结果发现,尽管每一个学生的自杀,都与其个性、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特殊的境遇有关,但毫无疑问,频发的学生自杀事件,首先凸显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短板;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写照。

       总体上看,自杀学生情况各异,但总体上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从个体的特点看,一是抗挫折能力欠缺。有的学生家境好,学习成绩一直也很好,是典型的优等生,在成长中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失败”。一旦遇到困难和挑战,一时想不开,容易选择轻生。二是以自我为中心。此类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直处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几乎所有的诉求都会得到满足,习惯于被迁就和照顾。一旦遇到问题与家长或外部环境发生冲突,以错误方式应对,容易采取极端行为。从学校环境看,一些孩子的自杀行为,与学业竞争激烈、评价方式单一有关。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在许多地方难以落地,仍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难以获得价值感、认同感,长期承受巨大压力,成为抑郁甚至自杀的重要诱因。同时还发现,一些孩子的抑郁与沉迷网络、遭受欺凌等有密切关系;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往往承受更多成长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也可能导致抑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事关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事关每一个家庭幸福的重大问题,需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1.配齐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有合格的师资。要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配齐学校心理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配备情况,要进行督查;对未按要求落实的,督促整改。要系统研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课程,开展全员培训,既重视理论指导,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要为每一所学校建设心理健康场地、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常态化开展起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设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验,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不再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和教师,将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与家庭保持沟通。一方面,向家庭传导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要溺爱孩子,注重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非认知能力,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家庭的状态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学校要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争取支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综合整治校园欺凌等问题,不要让孩子们沉迷游戏,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4.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特殊群体。此类群体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更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对随迁子女,不仅要保证入学机会,还要设法解决其融入问题。对留守儿童,要建立各方面共同关心关爱的体系,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对单亲学生,要关注其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以适当方式多关心,使其阳光快乐成长。

       5.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要以“心理健康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使学校和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变认识误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通过课堂及各类媒体,加强生命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过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努力建构生命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华体会手机登录常务副会长、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郭宝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