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学校有着各自显著的特色,却共享同一种身份标签:私立大学。
回到湖南。今年本科扩招止步,公办高校纷纷练“内功”,民办高校如何应对挑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25日,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彭四龙、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湖南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赵雄辉、省内主要民办高校的负责人,参加第三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系列活动之“民办高校教育发展座谈会”,围绕湖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热烈讨论。
据悉,2012第三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将于6月26日至27日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挑战】生源面临减少
2012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目前仅36.3万人,比去年少1.5万人。如何破解生源下降带来的发展瓶颈,是摆在每个民办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湖南省共有15所民办高校,“适龄人口减少造成高等教育需求减少,教育产品逐步多元化供给增加,民办高校面临生源数量下降、竞争加剧的严峻局面。”另外,“近年来,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与公办高校相比日趋偏低,教师的引进难度越来越大”。
参加座谈的一位民办高校的负责人说,社会对民办学校学生还是有一些歧视,譬如民办学校的医学类学生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时候,有一些部门“设卡”。此外,民办高校教师因为编制的问题,老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流动性很大。
座谈会上,民办高校负责人呼吁,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尽快取缔对民办教育发展不利的各种政策。
【机遇】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教育事业经费之外另设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2011年,省财政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达到1000万元,这一专项经费专户储存、专项专用,对优秀民办学校实行以奖代投,通过政策引导民办学校内涵发展。
华体会手机登录副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董事长陈登斌认为,民办学校发展有三个机遇:一是发展环境有机遇。他从十多年的办学经历出发,他认为目前政策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国家、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第二就是机制优势机遇;第三是有成功的发展范式。在全国来看,湖南省的民办教育发展应该还是很好的,湖南的民办高职和国内的高职也可比一比,目前湖南已经有了两所本科,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冲刺本科,也纳入了长沙市的中长期教育规划,明年有望等教育部来评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刘定说,学院越来越追求国际化,自加盟美国劳瑞德国际大学联盟后,学院正努力成为“国际应用型人才理念”的倡导者。该联盟是由全球最大的教育投资公司美国劳瑞德教育集团公司组建。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赵雄辉说,应该充分肯定、大力宣传民办教育为整个社会作出的贡献,必须充分看到民办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节省财政开支,增加教育资源,解决了就业,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起到的积极作用。
赵雄辉认为,下一步关键是优化民办教育的办学条件,关键是要落实2008年的省政府的1号文件《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民办学校是民办事业单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还要落实2011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落实民办学校税收等优惠。
【出路】提高质量,找准特色
为适应新形势,赢取发展空间,湖南省各民办高校负责人都认为拼质量、拼特色才是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负责人黄勇说,民办教育要做好的话,还是要做特色,做专做精。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高尔夫,学生供不应求,大部分还上大二就被很多球会预定走了。民办职校要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才会有好的就业。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执行院长何跃春说,学校目前已经纳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海航集团。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他们主要就是缩小规模,提升内涵,依托企业,保证就业。过去学校最多的时候一共43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今年经过仔细盘点砍到只剩下26个专业,目前,学生就业非常好,集团的航空公司车水马龙的过来要人,大二大三的都带走了。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院长黄旭说,学院地处黄花机场附近,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和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服务比较热门。这两个专业之所以热,是因为湖南省最近这两块事业发展得很快,同时学校的印刷专业也很有特色。
陈登斌预测,中国的民办教育将会成为中国大教育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将成为优质教育发展的引领者。民办教育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者。
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彭四龙从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要严把民办教育的“入口关”,做到“规范发展,优质发展”。
8770所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8770所,在校生197万人,教职工15.91万人,固定资产196.4亿。其中民办普通高校达15所(含两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校生9.2万人。
320多万30多年来,全省民办学校历届毕(结)业学生达到320多万人,为国家节省人才培养经费100多亿元。
温州民办教育改革解决“待遇不公”问题
民办学校如何分类登记?出资人能不能要求回报、转让股权?公办、民办教师如何自由流通?……这些长期困扰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难题,如今在浙江温州得到了有效破解。
在民办学校法人登记上,温州市规定: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民办事业法人登记管理,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非全日制的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确属非营利性的,也可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这一改革改变了过去民办学校待遇不公——既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又要按照企业标准去缴纳相应的税费的问题。
在办学体制上,温州市规定积极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事业领域,形成不同投资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办学;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
在民办学校师资上,温州市规定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并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工资。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支教,其原有的身份、档案、工资等均保持不变,同时享受民办学校的应有待遇,支教期满回原单位任教;到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支教,除工资由民办学校负责外,其他待遇均与上述相同。符合规定的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公办学校的招聘考核,一经录用,工龄、教龄予以连续计算。